斯琴高娃終於可以不再打羊胎素瞭。
海清應該不會想到,斯琴高娃的接班人竟然是自己。
4月4日,海清擔任主演的《心居》收官,燈塔專業版數據顯示,《心居》的全網正片播放市占率在收官前一周穩居前四,抖音劇集榜周播熱度則穩居第二,收視尚可,但豆瓣評分隻有5.8,未能再現《蝸居》的收視與口碑雙奇跡。幾天後,她憑借2013年《快樂男聲》為歐豪拉票的豪放語錄,成為繼“斯琴高娃老師打瞭羊胎素瞭”之後又一網絡爆梗的主角。

廣為流傳的視頻片段裡,坐在V神座位上的海清,對著歐豪高喊:“這輩子我的短發為你而留”;之後,她更是對著歐豪單膝下跪,說道“你是我的神”,彼時還是素人的歐豪一臉無措。
毒眸(ID: DomoreDumou)曾提及“羊胎素梗”復興的偶然性:仿妝博主的一次“翻牌子”後爆火,引來無數二創,並實現瞭跨平臺傳播。“你是我的神”與“羊胎素梗”,有相似的傳播路線,原視頻足夠的戲劇性吸引瞭諸多戲精up主模仿,進而引起更多其他形式的二創,傳播越來越廣。

但與“羊胎素梗”明顯不同的是,本次首先助力海清語錄“復活”的,是娛樂營銷號們。
娛樂營銷號的內容更迭“海清對歐豪說你是我的神”最初出現在微博熱搜上時,點進去是清一色的娛樂營銷號截取的視頻片段。
對於娛樂營銷號們而言,追逐熱點與流量是生存方式。因此許多熱梗背後,必定有娛樂營銷號們的推波助瀾。例如“羊胎素梗”火後,便不乏營銷號搬運當年斯琴高娃與袁立接受采訪的視頻;但是當娛樂營銷號是熱梗本身的第一來源時,卻常常會引起網友們的警惕。

其實,娛樂營銷號也在悄悄轉型。2021年內娛接連爆出藝人及粉圈醜聞後,清朗行動便應運而生,2022年3月,網信辦再次部署清朗系列專項活動。娛刺兒近期在《娛樂營銷號,快要幹不下去瞭》中,就提到瞭微博娛樂營銷號們在清朗行動下的處境:不敢再輕易跟熱點話題,不敢再拉踩引戰,明星流量紅利逐步消失……
網絡環境的變化,使娛樂營銷號更加謹小慎微,也催促著它們進行內容轉型。
對現在的娛樂營銷號而言,流量之外,安全為王。第一手的高能爆料大瓜,在引來巨大流量的同時,也可能會因信息不實,被告造謠,並陷入禁言甚至封號的絕境。相比之下,“考古”正成為娛樂營銷號們青眼有加的新法寶

老劇,老番,老梗,老一代藝人,都是娛樂營銷號們的考古重點。開播十餘年的《甄嬛傳》仍在頻頻上熱搜,《美少女戰士》《魔卡少女櫻》《蠟筆小新》等經典老番仍在被津津樂道。之前“羊胎素梗”的文藝復興,也讓營銷號們嗅到瞭新流量密碼的氣息。
老一代藝人的古早素材就更加是亟待開掘的寶庫瞭。早年間,明星更容易在鏡頭前展示真實自我,或者在社交平臺上留下出位言論,相比或是沉迷於立人設,或是被網絡環境規訓至乖巧的新生代藝人們,他們無疑更有吸引力。

作為專業演員的海清,真實性格在大眾面的曝光度並不算高。當“國民媳婦”對年輕男生高喊“你是我的神”,熟悉她的觀眾們很難不感到新奇與反差,這是高強度營業、作品又難以出圈的流量藝人們難以達成的效果。
比起局限於粉絲圈的流量小生小花,海清、斯琴高娃、袁立這樣具有國民度的中老年藝人們,有更大的路人底盤,反而更容易引起關註。
這種路人盤優勢在抖音這樣流量更大,也觸及到更多下沉用戶的平臺體現得更為明顯。
從微博到抖音,娛樂營銷號在遷徙?隨著短視頻平臺的崛起,娛樂營銷號們早已不再隻專註微博、微信等圖文平臺。不少娛樂營銷號,都在多線運營抖音、快手、B站等平臺的內容。
在本次的海清事件中,多傢娛樂自媒體大號都在抖音、微博同步發送瞭相關視頻,如在抖音上有近600萬粉絲的“芒果媽媽”發佈瞭《搞笑女海清》合集,截止發稿日,已有5200萬播放,其中《你是我的神》《這輩子我的短發為你而留》等名場面視頻分別獲贊6.4萬和14.3萬,轉發和評論也都超過3萬;而在微博,“芒果媽媽”發佈這兩則視頻時合並到一個更長的視頻裡,獲贊量為1萬,轉發和評論僅是破千。

另一娛樂自媒體大號“小影娛樂”在抖音發佈的“你是我的神”相關視頻有22.2萬贊,在微博則僅有705個贊,和9000餘次播放。
對於相同的話題,頭部娛樂營銷號們往往會為不同平臺量身定制不同的內容,以更適合平臺調性和用戶觀看習慣,比如上述兩個娛樂營銷號,發佈於抖音的視頻,時長都更短,並且加入瞭一些音效,甚至還在視頻中與羊胎素梗做瞭一定聯動;但在微博發佈的視頻更長,也更接近純粹的搬運視頻。
而在微博,與此次事件相關的點贊量最高的微博是“新浪娛樂”發佈的一則帶話題#海清曾回應對歐豪說你是我的神#海清好敢說的微博,有11.8萬的點贊量,相關視頻則有948 萬次播放。

抖音龐大的日活量,及放大事件中戲劇性的切片式傳播,兩相加持,往往很容易出現爆款視頻,娛樂營銷號們註重在抖音平臺上的運營,也就不奇怪瞭。
但抖音,是否真的是比微博更適合娛樂營銷號們安營紮寨的棲息地?
在很難擺脫飯圈生態的微博,娛樂營銷號們一向是粉絲們重點監控的存在。它們既可以傳播愛豆們的正面消息,讓粉絲們與有榮焉;也可以制造負面效應,激怒粉絲。
娛樂營銷號與明星們的關系,更是愛恨交織:營銷號們靠明星流量盈利,為明星們增加熱度,可以與明星“互惠互利”,但也經常出現明星與營銷號對簿公堂的消息,兩敗俱傷。

種種因素下,微博上的娛樂營銷號們,似乎在變糊。
毒眸在近期的一篇文章裡提到,“很多明星不愛發抖音瞭”;與此相反的是,娛樂營銷號們或許更熱衷於發抖音瞭。
抖音一度被視為娛樂營銷號們的藍海。遠超微博的日活量,以及抖音的算法機制帶來的爆款視頻的可能性,有著極大的誘惑力,同時抖音還擁有龐大的路人盤,讓營銷號們被粉絲攻擊的濃度稀釋瞭不少。
抖音也深諳明星的流量效應,有著娛樂營銷基因。2018年前後,抖音贊助《中國有嘻哈》《明星大偵探》等多檔綜藝,邀請知名藝人入駐,迅速進入大眾視野。在平臺發展早期,抖音上的娛樂營銷生態停留在分發物料、二次剪輯等簡單階段,之後隨著越來越多娛樂營銷號的湧入,對它們內容創作有瞭更高要求。

以上文提到的“芒果媽媽”與“小影娛樂”在抖音發佈的海清視頻為例,視頻剪輯節奏較快,並插入瞭音樂與旁白,並非純粹的搬運,更不再是微博的圖文為主的時代;而之後隨著內容創作者在平臺上的聚集,抖音上的娛樂營銷生態也實現瞭進階。
在一個熱點話題下,抖音往往會發起各種挑戰賽,為創作者們提供瞭再創作的空間。大量的基於同一個事件的二創、合拍等,極大增強瞭用戶的互動性。與此同時強互動也會反哺營銷,讓事件傳播更廣。
比如本次海清事件,抖音挑戰榜裡,“音樂生來給海清交作業瞭”,音樂生們使用不同的樂器模仿海清說話的語調,“舞蹈版你是我的神”裡,參與者們在海清的聲音中尬舞,這些都讓抖音平臺上“海清梗”的熱度持續發酵。
當然,2022年的清朗行動,也已將短視頻領域亂象列入瞭管控重點,從微博而來的營銷號們,如果稍有不慎,也還是會難以立足。在這種形勢下,在內容上卷起來,或許是娛樂營銷號們的一條出路。
文 | 楚添
編輯 | 張友發