王牌對王牌隨著前幾季沈騰和賈玲的加入逐漸成為瞭、被眾多觀眾喜愛的浙江衛視王牌綜藝,也一直延續到瞭如今的第七季。

但與前幾季的熱烈反響不同的是,這一季從第一期開始就槽點不斷,節目廣告各種插入,笑點遠遠不如以前,令很多人直呼是沈騰和賈玲都救不回來的程度。豆瓣開分4.4更是創王牌新低!

沈騰和賈玲,作為春晚常客,再加上一直活躍在大熒幕上,算是現今國內最火的兩位喜劇演員瞭。

或許是一直現場表演的經驗比較多,兩人拋梗接梗的能力都很高,又經常合作,十分有默契,一起上節目,基本上都會給觀眾帶來很多的笑聲。邀請這樣的兩人組合一起上節目,節目也就更加出彩。
從第三季開始有他們加入的王牌對王牌熱度一直居高不下,也很好地證明瞭這一點。王牌從第一季摸索得並不突出,到第二季不是很成功的轉變模式,再到第三季請來瞭沈騰賈玲的加入,才算真正有瞭王牌傢族的雛形,從那以後王牌走上正軌,很多出圈的熱梗更是由此得來,熱度越來越高,也漸漸吸引瞭一批忠實觀眾。

確實很多人都是沖著賈玲和沈騰來看王牌的,王牌也的確給很多人帶來瞭許許多多的歡快的記憶。

為瞭延續這份快樂,第七季要王牌繼續留住沈騰和賈玲的呼聲也越來越高。
雖然第七季王牌確實做到瞭,王牌傢族沒有任何人員上的變化,傳言的沈騰賈玲遺憾缺席也都不是真的。但偏偏伴隨著王牌對王牌第一期的播出,很多觀眾逐漸感覺到王牌好像沒有記憶中的好笑瞭。
新一季播出的幾期中,在做一個遊戲的前後都有數個廣告不說,甚至在遊戲中間的時候,王牌傢族或者嘉賓也會突然冒出幾句廣告詞,廣告的含量和時長,讓很多網友都提出瞭疑問,自己到底是在看王牌對王牌還是廣告對廣告?
有觀眾曾算過開場十五六分鐘好像就出現瞭七八個廣告,導演這是真正做到瞭讓廣告在節目中無處不在。

還讓觀眾質疑的是,王牌傢族看提詞器的頻率,很多時候也明顯到讓很多人感到不適,就像最開始關曉彤和楊迪pk詩詞,是,觀眾一開始也許就能猜到可能導演給瞭提前準備的劇本、時間或者內容,但偏偏臺上的嘉賓就像提前毫無準備一樣,明顯地、多次瞄向著提詞器,這些自以為自然的動作,在鏡頭前卻尤為明顯,讓人直呼尷尬。瞄提詞器的還有許多地方,這些真的是讓觀眾稱很難代入開心地看節目。歸根究底其實就是導演組、明星嘉賓準備不足,要求不高!

很多網友開始質疑導演對王牌這一季的制作有著很大的問題,其實這種質疑並不是沒有道理的。

眾所周知,導演是一個節目的靈魂,基本決定瞭整個節目的劇本,主題,內容,走向,很多時候明星在綜藝中需要怎麼表現,有什麼任務,甚至於很多時候表現什麼沖突,用什麼人設,都是導演決定的,綜藝導演也擁有很高的決策權,並不亞於電影和電視劇的導演。

但對比電影導演來說,絕大多數綜藝節目的導演都是隱於幕後的,節目的成功與否,也許跟他們的收入成正比,但對名氣的影響卻並不大。

而王牌的導演吳彤,作為少數能被觀眾認識的綜藝導演,在某些方面來說他無疑是成功的。
近期很多較有熱度的綜藝,或多或少都有吳彤的姓名,像萌探探探案,青春環遊記,還有前面提過的王牌對王牌等等。在吳彤這裡,明星在節目中cue導演,開導演玩笑,甚至導演入鏡,都是作為節目中一個效果在鏡頭前輩被表現出來。最開始這些玩笑播出後不錯的反響,使得他像是找到瞭流量密碼,使得很長一段時間甚至到現在,在很多他制作的綜藝中他自己的名字經常被cue、自己的照片穿插在一些遊戲活動中,甚至其本人也出鏡瞭幾次。

不得不說,吳彤即使作為幕後的綜藝導演,也的的確確被大眾所熟知瞭,雖然有一些負面評價卻也並不影響,自帶ip的他,仿佛有著某種效應,接連制作的綜藝也都算是名利雙收。

但隨著次數的增多,觀眾也逐漸感到審美疲勞,看過這些節目的觀眾不難發現,同一個遊戲總有種似曾相識的感覺,因為他們大體上的套路改變很小。同一個遊戲,如果效果還可以,就從這個節目借鑒到另一個節目,或者在同一個節目中反復使用,改一下遊戲名字,換湯不換藥,反正隻要觀眾愛看,永遠用同一個東西好像也沒什麼錯。
夠熱度的明星+試驗過成功的遊戲+適當的宣傳,可能再有點十分擅長的,嘉賓導演互懟,導演組就像是已經掌握瞭綜藝成功的萬能公式,真正做到瞭快速流水線生產。既高效收益又高。
但結果真的是這樣嗎,最新季的青春環遊記和王牌對王牌的口碑卻並非如此。

青環和王牌,確實請瞭很多很好很有意思,有名氣,有看點的嘉賓,卻並沒有好好做內容,同樣的廣告重災區,青春環遊記第三季也沒有翻出新的花樣,第三季的評分同樣跌倒瞭四點幾。

打開評論區你會發現,觀眾吐槽的內容,和王牌對王牌中的,基本類似。賣情懷,插廣告,遊戲換湯不換藥等等。甚至在新播出的王牌中很多遊戲都是在青春環遊記裡用過的,讓人感覺像是看翻版的青環。
而王牌更大的問題是,每一期,太相似瞭,不論是王牌傢族輸瞭找理由找借口蒙混,然後主持人大開方便之門,還是嘉賓表現空間有限,除非王牌傢族或者主持人主動提及,嘉賓能展現的地方少之又少等等。還有周五播出的最新一期節目,讓明星談及自己的傷心事,表現情懷,但偏偏又有些割裂,讓觀眾沒有代入感,無法共情。

能理解節目做的時間太長,已經有一套簡單的體系,可以花很少的時間,簡單地完成一期期節目,確實可以省很多力氣,但節目表現結果往往是最直觀的,真正用心做的節目,觀眾接受到的會是完全不一樣的東西。隻有因為觀眾審美疲勞會想新的創意,不斷推陳出新,給出更好的節目,才算是真正回應觀眾給出的關註和熱度。
吳彤的節目口碑在下滑,這是肉眼可見的,部分觀眾的流失,也許現在表現得並不明顯但長此以往,節目的方方面面都還是一成不變的話,很難判斷王牌對王牌還能這樣一直辦下去,收獲無數粉絲的喜愛嗎,大傢對沈騰和賈玲的熱情與耐心,又真的經得起一次又一次的消耗嗎?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