今年應該會是國產電影最難的一年。
春節檔總票房未破百億,清明檔全軍覆沒,五一檔緊隨其後。
馬麗、常遠、魏翔主演《哥,你好》,麥兆輝執導,黃景瑜、白百合主演的《檢察風雲》接連宣佈撤檔。


現在的五一檔僅剩《我是真的討厭異地戀》和大鵬導演的《保你平安》。
前者是青春光線出品的愛情片,基本上是爛片無疑,上映與否帶不來多少票房。
後者自從三月份放出三個預告片之後,再無任何動靜,估計後續也會走上撤檔保平安的老路。
這樣一來,整個五一檔幾乎是無電影可看,15億體量的檔期又成瞭一圈遊,難以破億的局面。

自2014年,內地電影市場突破300億體量以來。
除瞭2020年實在是迫不得已,影院被迫全部關閉外,剩下的每一年年度總票房都保持在300億以上。

可是今年也許要打破這個連續的紀錄瞭。
因為截至目前為止總票房才達143億,縱使後續的暑期檔、國慶檔能夠不爽約,也難於上青天。
畢竟疫情三年來,國內外幾乎沒有多少新片出現,基本都在消耗過去的庫存,而現在庫存快完瞭,大制作周期又長,所以艱難時期還會持續幾年。

內地電影市場的尷尬紀錄不止這一個。
從二月份到現在,不算春節檔上映的影片的話,票房最高的電影是《十年一品溫如言》,票房1.67億,而該片的評分僅為2.8分。
強如《新蝙蝠俠》、《神秘海域》、《神奇動物3:鄧佈利多之謎》等好萊塢大片都沒有將其拉下馬。
比《十年一品溫如言》口碑更好,情懷更深的《邊緣行者》、《精靈旅社4:變身大冒險》的票房甚至連它的零頭都不到。

是什麼原因造成瞭這種畸形的現象?
最致命的當然是疫情,整個二月份全國影院營業數從來沒有少於一萬傢,營業率也都在60%以上。
可從3月9日開始,疫情一下子開始蔓延,影院營業數便再也沒有上過萬,甚至連半數的營業率都保不住瞭。

這樣的情況,即使影片質量再高也不可能有高票房。
相當於原來一部電影最多能上2萬塊銀幕,現在最多八千,活生生地少瞭一半以上的票房收入。
隨之而來的便是全國單日票房難以突破千萬,大盤整體低迷,電影院的每日營收連水電費都交不起。
這樣的境遇可能還會長時間延續下去,後續也會聽到許多關於電影院倒閉的消息,不必驚訝,這是正常現象。


但是電影院也不必怨天尤人,因為電影的產業鏈升級要來瞭。
電影百年來,凡是促進改變的東西,要麼像《公民凱恩》一樣在技法上革新,要麼像《阿凡達》一樣在技術上革新。
至於社會議題和文本結構,那是基於技法和技術才可以有生存的土壤,才可以讓電影具有社會價值和精神價值的意義。

可惜的是,電影敘事方式已經發展到頭瞭,還沒有看見一部電影能夠革新時間和空間。
盡管遊戲改編是一個路子,如《頭號玩傢》、《失控玩傢》,但這些電影目前還沒有多大的體量能夠撐起整個電影市場。
所以電影改革的重擔便落到瞭技術上的革新,而卡梅隆《阿凡達2》的上映有可能會引領這一波潮流。

《阿凡達2》上映後,電影院需要進行一次升級,就跟當初《阿凡達》升級3D一樣。
現在的電影院的銀幕都是白銀幕,電影放映時必須關燈,而且還要用放映機播放,靈活度不夠。

可《阿凡達2》的出現會讓電影院的銀幕變成led和裸眼3d。
換句話說,屆時看電影不用關燈瞭,電影的色彩、畫面都會有質的變化,而且還可以享受360度全方位觀影體驗。

更為重要的是,這一套設備的出現讓電影院不止是看電影的地方。
如果因為某些原因,一些熱門的電影撤檔瞭,若在以前對電影院的打擊極大。
可換瞭這套設備之後,電影院閑下來時,可以搞電競直播,比賽直播,甚至變成類似於酒吧的場所也不是不可能。
這種變化相當於將電影院的產業鏈進行瞭一次徹底的升級,讓電影院的商業模式從之前的單一化變成瞭多樣性。

當然,肯定會有人擔心,全面更換led和裸眼3d後,成本上來瞭,票價會不會漲?
剛開始那一段時間票價走高是必然的,但是隻要忍過艱難時期,少去幾次電影院,後邊會降下來。
因為這一套設備升級的背後站著國傢,短時間內可以實現國產化,到時票價就會恢復如常,觀感卻是另一個檔次。

不過,產業升級的背後還有一個隱患。
那就是現在到升級的這段時期,電影院該如何挺過去?其實並沒有什麼辦法,隻能聽天由命瞭。

像《獨行月球》、《外太空的莫紮特》、《阿凡達2》這種極有可能創造高票房的電影大概率在今年很難見到瞭。
而《超能一傢人》、《封神三部曲》、《流浪地球2》,除瞭官宣明年春節檔的《流浪地球2》外,其餘兩部也應該會在春節檔上映。
因此今年的電影市場會很慘淡,五一檔已經快被掏空瞭,暑期檔應該瞭也沒瞭,傢長不可能讓孩子冒著感染的風險去電影院。

接下來的大檔期,隻有國慶檔、跨年檔瞭。
可是沒有一部大體量的電影帶著,僅憑幾部小成本電影是不可能掀起什麼波瀾的,所以電影院的未來在明年。

除此之外,資本和電影創作者也應該靜下心來,趁著這個機會好好思考一下觀眾喜歡看什麼樣的電影。
用大數據拍電影永遠不會拍出觀眾真正喜愛的電影,因為缺少瞭人情世故這一環,很多時候大數據根本就不準確。

為什麼大傢可以沖著吳京、王寶強、黃渤等人的名頭走進電影院?
不是因為他們拍的電影有多好看,而是因為他們可以保證一部電影的下限,吃相不會太難看。

可是這一點,那些利欲熏心的資本永遠不會懂。
他們都是無奸不商,讓影視圈烏煙瘴氣,倘若他們不改變,即使電影產業鏈升級瞭,國產電影的未來也是渺茫的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