上文談到,傳統易學上的所謂“八門”,主要依據的是“八卦”。“八卦”按照排列順序有兩種,一種叫先天八卦或伏羲八卦,一種叫後天八卦或文王八卦。兩種八卦的區別主要在排列上,或者說是所代表的方位上,先天八卦是乾南、坤北、離東、坎西、兌東南、巽西南、震東北、艮西北;後天八卦是離南、坎北、震東、兌西、巽東南、坤西南、艮東北、乾西北。“八門”的排列,依據的就是後天八卦。
兩種八卦方位不同,但共同點卻都是在一個平面上,因此我們也把這類定位方法叫做“平面定位法”。我們已經知道,真實的卦體是一個立體,六爻代表瞭上下前後左右或上下東西南北,因此說八卦定位是一種不合情理的定位,這裡不論先天還是後天,都是不對的。
但是,在真實的卦體上,確實有八個這樣的部位,數可以通過這裡與其它爻交流,因此,我們把這八個部位,也叫“八門”。為瞭清晰起見,我們先做示意圖如下:

從圖上可以看出,這個正方體有六個面、八個角,假如我們把一個面比作一個爻,這六個爻分別叫做上、下、前、後、左、右,那麼每三個相鄰的面就構成一個角。再假如以可見的面為陽,不可見的面為陰,那麼在這六個面當中就有三個面為陽,即前、左、上;有三個面為陰,即後、右、下。前與上、左相鄰,構成瞭角1為乾;前與左、下相鄰,構成瞭角2為兌;前與右、上相鄰,構成瞭角3為離;前與右、下相鄰,構成瞭角4為震;後與左、上相鄰,構成瞭角5為巽;後與左、下相鄰,構成瞭角6為坎;後與右、上相鄰,構成瞭角7為艮;後與右、下相鄰,構成瞭角8為坤。
現在我們可以清楚看出,所謂八卦,原來不過是一個正方體上的八個角,在依據可見與不可見把六面分出陰陽的情況下,就可以得出乾、兌、離、震、巽、坎、艮、坤這八個“卦”。所以我們說八卦(三爻卦)不是獨立的卦體,六爻卦也不是兩個八卦的疊加。八卦不過是卦體上的八個部位,八個三爻卦的總合才是一個獨立的完整的卦體。
從圖上我們還可以看出:如果把正方體的可見部分確定為陽,把不可見部分確定為陰,如以陰陽相對,那麼這八個部位就有四個對立面,即乾與坤、兌與艮、離與坎、震與巽。如果把乾兌離震與巽坎艮坤做相對排列,這正好就是先天八卦,或者說先天八卦的由來就是這樣。
分享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