今年的五一檔,太冷瞭。
截至5月5日零點,五一檔5天報收票房2.96億元,相比去年同期的16.73億元,差距甚遠。但今年是在缺乏熱門新片公映,以及影院營業率不足70%的情況下運營,收入銳減在所難免。
過去十餘年來的五一檔,呈現出國產片和進口片交鋒的態勢。此前同步上映的《速度與激情8》《復仇者聯盟4》等影片,在五一檔斬獲頗豐。
2013年的國產片《致我們終將逝去的青春》熱賣之後,青春愛情片成為五一檔的常勝將軍。之後的《同桌的你》《後來的我們》都取得過驕人戰績。
2021年五一檔票房為歷年最高,檔期票房16.73億元。之所以獲得此次大捷,首要原因就是商業片紮堆上映,《你的婚禮》《懸崖之上》《秘密訪客》10部新片同檔公映,形成瞭轟動的市場效應。
再看今年的五一檔,2.96億元的票房幾乎回落到10年前水準。僅有3部新片公映,的確很難撐起市場。
這個特別的檔期之中,市場呈現怎樣的特點?五一檔的影院經營狀況如何?電影撤檔是明智之選嗎?

今年的五一檔原本商業片匯集,是一個擁有爆發潛力的檔期。但是,自4月初上海、吉林等地疫情反復,影院營業率一直在60%徘徊,五一檔開始搖搖欲墜。
原定於五一檔上映的新片,進入4月中旬後,就再無任何宣傳動作。根據今年清明檔期的經驗,似乎又要迎來撤檔潮。
4月22日,距離五一檔還有一周的時間。檔期中的重磅影片《哥,你好》《檢察風雲》率先宣佈撤檔,新檔期待定。隨後,《保你平安》《遇見你》《迷你世界之覺醒》等影片也紛紛撤退。

同是在4月底,北京出現新一輪疫情。4月28日,北京電影院陸續關停。而上海影院關停已有月餘。京滬作為內地最重要的兩座票倉城市,缺席五一檔對市場的影響是顯而易見的。
熱門新片撤檔,票倉城市影院暫停營業,但這個五一檔並未徹底消失。
內地尚有超過8000傢影院正常營業。影院關門就是零收入,開門還有些許進賬。雖是兩難的處境,但開門營業總歸好一點。

今年的五一檔雖然是低產出,但仍然有兩個鮮明的特點值得註意。
第一點,留守電影小有所成。面對同檔新片大面積撤檔,國產愛情片《我是真的討厭異地戀》、進口動畫片《壞蛋聯盟》堅持五一檔上映。前者收入票房8795萬元,後者收入7149萬元。檔期之後也沒有太強勁的對手,還有一段的票房收獲期。單從今年的票房榜來看,兩部影片表現尚可。
還有一部新片《出拳吧,媽媽》逆勢定檔,影片在4月24日宣佈空降五一檔。作為一部體育勵志電影,題材所限,在五一檔收入票房196萬元。

8000傢影院,是2016年的內地電影市場總量,這是一個非常龐大的放映終端數量。假設,再多一兩部新片堅持下來,這個五一檔的票房還有升高空間。
第二點,“老片”維系新檔期。今年五一檔,除瞭冠亞軍是檔期新片,其它影片都已經公映半個月以上。《新蝙蝠俠》《神秘海域》甚至是3月的電影,延續到五一檔,又收獲瞭一輪票房。
新片和老片的票房號召力各有局限,就導致票房前十的電影收入差距較小。回看2018年五一檔,冠軍影片《後來的我們》收入6.4億元,亞軍《幕後玩傢》收入1.5億元。
深圳一傢影城的姚經理表示,這個五一檔經營狀況和去年同期沒法比。最重要的原因就是,有號召力的新片太少瞭,兩三部新片根本撐不起來一個檔期。《我是真的討厭異地戀》受眾有限,父母總不會帶孩子看愛情片吧?《壞蛋聯盟》對成年觀眾的吸引力有限。
姚經理接著分析,現在影院面臨的困難主要有兩個:一個是商場的租金,不同的城市和不同的位置租金有差異,月租幾萬元到幾十萬元不等。票房收入減少,以及碰上疫情關停,租金就是個很大的問題。另一個困難就是缺爆款大片,從清明檔到五一檔,市場裡沒有一部爆款電影,票房始終處於低谷。
如此看來,面對艱難的環境,影院唯一的辦法,也隻有苦苦支撐。
疫情之下,類型片的長線保障五一檔票房雖然未能大爆,但也帶來瞭一些有關市場的思考。
全國目前有超過8000傢影院正常營業,之後還會有更多影院復工。疫情的影響不會立刻消散,但大量營業的影院卻處於嗷嗷待哺的狀態。電影片商是不是應該考慮適當出手?而不是隨時準備撤檔。

北京一傢電影公司的發行總監賀先生表示,他所在的公司有兩部電影一直積壓,就想等一個合適的檔期。這兩部電影還不是頭部影片,競爭力本身就小,想等到市場平穩一些再上映。
對於賀先生的公司而言,等待市場平穩,確實是一個保險的做法。但是,影院和電影是唇齒相依。如果一直沒有電影新片來供血,影院大部分工作日就是門可羅雀的狀態。
從今年情人節檔到五一檔,疫情期間的賣座電影呈現兩個特點,值得參考。
1、類型電影有保障。賣座片不一定要有大明星坐鎮,但類型賣點一定要清晰。譬如愛情片《十年一品溫如言》《我是真的討厭異地戀》、警匪片《邊緣行者》等等。

這些影片從包裝到內容都屬於簡單直給,觀眾隻要看預告片、海報就能知曉影片的賣點。目標群體明確,一上映就會獲得排片側重。
由此獲得的啟發就是,電影片商可以考慮在這個階段以類型明確的腰部商業片投入市場。當前市場的空檔局面,反而是中型商業片的機遇。
2、電影票房長線收入。疫情之前,首日、首周末的票房往往決定一部電影的成敗。如果影片競爭力不強,就會出現“一日遊”“七日遊”的情況。在當下新片稀缺的環境中,很多電影都表現出頑強的續航能力。
譬如《邊緣行者》首日票房僅485萬元,但上映半個多月以來,累計票房已達9370萬元。疫情下的市場缺少對手,給不少商業片帶來長線放映的契機。

可以預料,《我是真的討厭異地戀》《壞蛋聯盟》等五一檔電影都會實現長尾效應。待到兩大票倉城市影院復工,這兩部“新片”又能收獲一輪票房。
當前,影院面對商場租金的壓力,缺少新片也要堅持開工。
電影片商面對疫情,不得不毅然撤檔。
各方都有難處,但既然同處於一個產業之中,任何一方就很難獨善其身。未來如果影院越來越少,院線電影豈不是要變成網絡電影?
從目前的電影檔期來看,5月份待映的院線影片有:5月8日《媽媽!》、5月13日《珠峰隊長》《巨星嫁到》、5月20日《暗戀·橘生淮南》《唐頓莊園2》等等。
缺少商業大片,仍是5月的明顯短板。但也希望定檔的影片能夠如期上映,讓影院多一部新片,讓觀眾多一個選擇。
【文/崔汀】