
誰的青春沒幾件糟心事?
但是糟心到娜丁這個程度,還是讓老師驚呆瞭…

午休時,男老師愉悅地看一本閑書。
結果娜丁破門而入,走路帶風,一口氣說完一大段自殺預告:
我要自殺。
我要從橋上跳下去,被大卡車迎面撞死!
必須得死得幹脆利落,萬一半死不活變成瞭殘廢,還得找護士悶死我…


此老師或面臨從業以來最大職業危機…

娜丁到底遇到瞭啥事,小小年紀非要尋死不可?
原因眾多,但直接原因,用一句話總結是:
娜丁不小心手滑,給暗戀男神誤發瞭大膽露骨的…
約炮短信…


短信語氣之強烈、情感之充沛、態度之真摯,無一不在提示著娜丁:
你,社,死,瞭。

《成長邊緣》

娜丁最近慘事連連。
她是個普通的女高中生,17歲。
從小到大,她隻有一個好朋友克裡斯塔,兩人是鐵桿閨蜜。


但沒想到,一個普通的清晨,這段寶貴的友誼結束瞭。
因為娜丁酒醒後,看到唯一的朋友躺在床上,幫自己的混蛋親哥打飛機。

“混蛋親哥”是娜丁對哥哥的特殊“愛稱”。
娜丁從小就一直活在哥哥的陰影裡。
奇瞭怪瞭,都是同一個爸媽生的孩子,差距咋這麼大。

娜丁7歲時。
她,根本交不到朋友,還被三個高個女生欺負;
她哥,入學就是學校風雲人物,妥妥的人氣王。


娜丁13歲時。
她,一頭印度男人卷發,外加紅腫青春痘。
她哥,身高竄到185,越長越帥且自知。


娜丁17歲時。
她,依舊是個不起眼的普通妹子,乖張不合群。
她哥,輕而易舉地奪走瞭娜丁17年來最好的朋友。

在傢裡也躲不過差別對待——老媽非常寵著哥哥。
以前老爸在世時,娜丁覺得至少還有一個人在乎自己。自從爸爸去世,娜丁就再也感受不到傢庭的溫暖…

17歲的娜丁,沒有親情、失去友情…
現在唯一能讓她開心點的,就是暗戀的男神瞭…
可惜男神對她這個小透明毫無印象。
再加上剛剛誤發的大社死約炮短信…
好的,這下娜丁連愛情也別想有瞭…

美國電影《成長邊緣》2016年上映,凱莉·弗萊蒙·克雷格編劇,導演。
該片獲得第81屆紐約評論傢協會獎新人作品獎,豆瓣7.6分。
因為片中出現瞭性、酒精方面的內容,本片被評為R級電影。


電影由海莉·斯坦菲爾德、海莉·露·理查森、海登·司徒、佈萊克·詹納主演。
女主扮演者海莉·斯坦菲爾德也曾出演《大黃蜂》、《狄金森》等知名影視作品,被粉絲親切稱為“海貍”。

《大黃蜂》

《狄金森》
這部電影的精彩之處在於,即使它全片充斥著臟話、性、酒精等大尺度吸睛元素,但統統沒有喧賓奪主。
我們仍舊會情不自禁關註這個在青春期裡瑟瑟發抖的小女孩,關心她的每次抉擇、掙紮、傷害與被傷害。

娜丁算是有個性的女孩子。
她的內心清醒早熟,吐槽精準犀利,嘴不留情。
她不屑於和同一時代的人為伍,因為他們“俗不可耐”。


在娜丁小小的、傲嬌的高姿態之下,隱藏著濃烈的自卑。
其實,她也曾試圖融入群體,可惜慘遭敗北,倉皇而逃。


她隻有一個朋友,而當最珍視的朋友被老哥“奪走”之後。
娜丁跟朋友下瞭最後通牒。
“當我哥遇到身材更好,長得更漂亮的女孩,肯定會把你甩瞭,你看著辦吧。我和我哥,你隻能選一個。”
她像氣鼓鼓的小獸,蠻橫不講理,說著傷人的話。



失去朋友後,娜丁在屬於她的圍城裡反復碰撞,試圖找到一個出口。
她和哥哥大吵一架、還試著給暗戀男神發好友申請、和對自己有點好感的亞裔男孩見面…
缺愛的小女孩,迫切地希望找到一個容身之地。
但最終,還是孤身一人。

兜兜轉轉,她去找老師聊心事。
當老師一針見血分析出“可能沒人喜歡你”時,娜丁惱羞成怒,狠狠頂撞回去。

其實,娜丁也知道,她自卑,孤僻,脾氣臭。
甚至她自己也不喜歡自己。

回到傢裡,她拖著疲憊的身體,失落對哥哥說:
爸爸去世的那天,我看到你在房間裡傷心大哭,哭到枕頭都濕透瞭。
然後我去房間拿瞭自己的枕頭,換給瞭你。

哥,你知道嗎。
我希望你有那麼愛我。


在無法得到外界認同和自我肯定的時候,誰都會變得格外敏感、脆弱、迷茫。
娜丁對生活已經心灰意冷。
青春年華的她,死氣沉沉。

跟老媽大吵一架之後,娜丁想故意做點出格的事。
她沖動之下,給男神發瞭大尺度短信,雖然轉瞬她就後悔瞭…
意外的是,男神並沒有拉黑娜丁。
反而回復瞭一條信息:
你這個人很有趣,我們可以見一面嗎?

娜丁喜欣喜若狂。
她抱著最後的希望,期待這次的約會,能夠成為她人生中的轉機。

然而,事情往奇怪的方向發展。
男神開車帶她去瞭個安靜的地方,還沒等娜丁自我介紹,男神便猴急地寬衣解帶,往娜丁身上撲,手不安分亂摸…
娜丁頓時反應過來瞭。
這男的就是單純想約炮。


娜丁恢復理智,一把將男神推開。
她雖然不介意親密接觸,但並不是以粗魯無禮的方式。

娜丁突然清醒瞭。
幻光終究是幻光,一直期待的隻是泡沫。
或許,她本來就不應該等待任何人來拯救她…她開始重新審視一團狼藉的生活。
“會不會,自己遺忘瞭一些重要的東西?”

哥哥知道娜丁的事後,像瘋瞭一樣地到處找她。
他怒不可遏,生氣妹妹竟然糟蹋自己的人生。
他找到瞭娜丁,努力克制怒氣說:
你到底鬧夠瞭沒有?
你知道我過得什麼鬼樣子嗎?

娜丁一直羨慕的哥哥,並沒有她想象的那麼幸福。
父親去世後,他要隨時照顧母親脆弱的情緒。
甚至未來,他不得不選擇報考傢附近的大學——因為方便顧傢。
和克裡斯塔交往後,他總算感覺有人能理解和陪伴自己瞭。可是娜丁一直想逼他們分手…


他有自己的失落、痛苦、不甘心,他也在不斷犧牲,不斷讓步…
哥哥包容著娜丁每一次的小脾氣,忍受她的怨恨,厭惡和敵視…
可是,他也到瞭忍耐的邊界,幾乎搖搖欲墜。

在哥哥坦白的那瞬,娜丁才感覺到,她對哥哥其實很陌生。
長久以來,她帶著個人的偏見,把哥哥設置成為青春假想敵。
她從未真正瞭解過他的生活,更不曾看到“真實的世界”。

真實的世界是,哥哥和媽媽根本沒有對她漠不關心,反倒是她一直拒絕去溝通;
真實的世界是,她從來沒有失去過唯一的好朋友;
真實的世界是,身邊愛她的人很多很多。
生活待她不薄。
可是從前的她,根本看不到這一切。

每個人的青春裡,都有一段兵荒馬亂的往事。
在那段歲月裡,我們一次次闖禍,一次次試錯,一次次受傷,又一次次成長。
在圍墻裡不斷橫沖直撞,尋找出口的你我,一轉身,就會發現有扇一推即開的門。
然而可笑的是,非要在遍體鱗傷後,我們才會註意到那最輕松的出口…
困住我們的,不是外界,而是自己。

甚至長大成人後的我們,也是如此。
不可救藥地陷入一些小情緒、對細枝末節耿耿於懷、一個人默默鉆牛角尖…陷入瞭無法掙脫的牢籠,周而復始地糾結和苦悶。
事情真的是我們猜測的那樣嗎?
好像也不一定。
煩惱的那些小事,可能都有個簡單的解決方式。

直接的面對、真誠的溝通、坦蕩的放下或者是放棄…
其實,答案就這麼簡單。
長按保存今日份推薦
- 每天遇見一部好片 -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