楊瀾曾經問濮存昕:據說在你們人藝,最大的腕兒演一場話劇隻有1500塊,這事是真的嗎?
他說:真的,你在外面的片酬幾百萬也好,上千萬也罷,回到人藝,隻有1500。
這個問題,金星也曾問過何冰,何冰說:你甭看這些大腕在外面多風光,一回到人藝都得老老實實的,沒人敢耍大牌,都端著茶缸子去排練。
金星問:為什麼啊?
何冰說:
人藝臥虎藏龍,很多人一世清高,給幾百萬都不願意拍戲,隻願意演1500元的話劇,我們看到這些人,都不敢多說話。
人藝這塊活招牌,可以說就是國內老戲骨們飆演技的殿堂。
陳道明,何冰,馮遠征,宋丹丹,胡軍,陳小藝,徐帆都是北京人藝的臺柱子。
而就在前幾天,廠長無意間白嫖瞭一場北京人藝的戲。
它就是由濮存昕,徐帆主演的《林則徐》,國傢大劇院線上直播,講真,看到就是賺到啊。
廠長全程觀看,截止結尾觀看人數已經高達170萬人瞭。
老戲骨們一出手,果然還是頂流。

大段的臺詞,完美的配樂,加上絕佳的舞臺效果,為我們帶來瞭一場視覺盛宴。
而男主濮存昕,一張口就老藝術傢范兒瞭,臺詞功底深厚,立刻就把我們帶入到瞭那個情境之中。
尤其是他的演技,一個眼神就足矣。

隔著屏幕都能感受到他這發自內心而喊出來的:
師夷長技以制夷。

每個表情,每個動作,每句臺詞,都拿捏得十分到位。
他,還是我們印象中的那位老戲骨。
無論時隔多久,濮存昕還是濮存昕,廠長願意封他為“演技的神”。

可是,掐指一算,這位老戲骨,已經多年都未在大熒幕上看到他瞭。
在影視界,他的身影似乎早就“消失”瞭。
要知道,身為國傢一級演員的他,曾主演過多部優秀的話劇,電影,電視劇作品。
而且大多均為正劇,在《英雄無悔》中他所飾演的公安局局長高天成熟穩重,踏實肯幹,正義凜然。
演出瞭國產劇男主的巔峰狀態。

更是被人稱之為“師奶殺手”,當年媽媽輩喜歡的男演員肯定有他。

而他合作的對手也都是頂級女演員,看,袁立這狀態,這造型,放現在來看也是不過時的。

與許晴搭檔也是絕配,俊男靚女,任誰看,都是偶像劇般的配置。

濮存昕這顏值,這演技,不演戲是真的可惜瞭。
要知道,他還擔任中國戲劇傢協會主席,中國表演傢協會副會長,中國電影傢協會副會長等。
在2002年還當選為感動中國十大人物,2005 年獲得第 11 屆中國電影華表獎優秀男演員獎。
這履歷絕對是響當當的頂流,可是他卻消失在大傢的視野之中瞭。
這是為什麼?
他說:
我演的東西沒人看,娛樂市場真的沒有我的活兒。

看到他說這些,廠長先是震驚,但震驚之餘,又覺得無奈。
因為他所說的正是大實話,在現在這個以流量至上的時代,真正以老戲骨作為主演去投資的劇太少瞭。
他深知:
“我很多年沒有拍過影視劇,隨著現在影視行業的迅速發展,我自己自然就不存在任何商業價值瞭,這是實話。
再加之近些年也沒有發現有適合自己的題材,隨著拍文藝片的導演越來越少,我也因此沒有瞭拍影視劇的考慮。”
但他並沒有退休,其實他一直都在演話劇,隻是最近幾年影視劇不好拍瞭。

在話劇舞臺上,他更得心應手,他把全部的精力都投入在話劇表演上。
在他看來,話劇劇本都是經典的,角色都是跨度大的,在這個空間裡,他可以任意地去發揮,創作,改變。
而影視劇卻被框得很死。


他喜歡演話劇,他覺得作為一名話劇演員,可以在文學,文化方面受到滋養。
演各種古今中外的角色,國外有威廉·莎士比亞的作品,國內有老舍先生、曹禺先生、郭沫若先生等,他們的作品滋養著他。
而這些文藝作品其實是養育人心的,是可以觸及人的靈魂的。
所以,他覺得自己很幸運。
能做自己所喜歡的事,就是自己想要的生活方式。

就連何冰都說,濮存昕為人藝付出太多瞭。
都說人藝是一個傢,那濮存昕就是這個傢的長子,而長子的付出是最多的,幹活也是最多的,擔的責任也是最多的,但他都幹瞭。

而且要知道,他在擔任人藝院長的時候可是如日中天的大明星,但他卻不在乎這些名和利,一心投入到劇院裡來。


話劇,他可以說是他這一生最熱愛的職業。
從二三十歲演到五六十歲,他演瞭200多場《李白》。
劇中大開大合的命運、明朗清晰的悲歡、浪漫至極的詩歌影響瞭他,他越演越真,越演越深刻。
而在其他劇中,無論是演多情善感的文人、馳騁沙場的將士,還是醉臥月下的酒神,他演什麼像什麼,且收放自如。
在他看來:“每一個角色的內心深處都是極其光彩的,極其生動、鮮活的。”

對於李白,他已經刻在瞭骨子裡,比如他朗誦起《將進酒》的時候,就完全將自己與李白融為瞭一體。
看他的狀態,完全就是享受其中,“君不見,黃河之水天上來,奔流到海不復回。”,隔著屏幕都感受到瞭這氣勢磅礴。

從最開始的享受,到中間的陶醉,仔細看,他眼角甚至還泛著淚花。

“五花馬,千金裘,呼兒將出換美酒,與爾同消萬古愁。”
這千古絕句,在他的演繹下仿佛活瞭過來,尤其是最後的釋放,酣暢淋漓。

正所謂“窺一斑而知全豹”,一篇朗誦都如此,可見他的臺詞功底與舞臺感染力有多強。
逐漸老去的濮存昕,不是沒有角色出演,而是他不想去演。
與其去演那些沒有營養的角色,倒不如活在自己的追求裡。
在他看來,一個不能和角色融為一體的表演,是他無法忍受的。
不是時代拋棄瞭他,而是他真正地讀懂瞭演員二字。
現如今的演藝圈,基本上沒有當初的純真,有的隻是利益,商業價值。
反觀濮存昕,不能創造商業價值,也不能創造利益,除瞭演技,啥都沒有的人,註定是會被資本傢所“淘汰”。
在這樣的一個市場,又怎麼會有濮存昕的“活路”呢?
濮存昕的“消失”,是娛樂圈的“悲哀”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