唐山事件出瞭以後,廠長無意間看到瞭一則評論,印象很深。

眾所周知,印度的女性走在街上毫無安全保障,在電影《星期四》中,女主人公就曾說道:
根據官方統計,印度每16分鐘,就有一名婦女被強奸。

被強奸,被毆打,被人踩在地下看不起,這就是當代印度女性的真實現狀。
而最近新出瞭一部電影更是尺度再升級。
更犀利,更直接,更有「痛感」。
它對準的不隻是印度女性的悲哀,更是毫不留情地扯下瞭印度社會的遮羞佈。
它就是剛剛上線的——
《宿敵》

該片一出,豆瓣開分就高達8·8。




在該片中,開篇就是一個高校女教授薩芭被強奸致死,甚至還被殘忍地焚燒屍體。
看著熟悉的首飾從燒焦的屍體上取出,母親一眼便認出這具燒焦的屍體就是自己的女兒。
她絕望又無助地癱倒在地上。


一時間,媒體大肆宣傳,不止報紙,電視也是每天滾動播出,“女教授奸殺”,“焚屍”,各種博眼球的字眼輪番上陣。
上瞭新聞頭條。

就在這舉世矚目的案件中,受害者所在的學校校長在其追悼會上竟然公開侮辱受害者。
他對著全校師生說:
“為什麼她晚上10點半還在外面?”
“失去一個老師,有一百個可以替代,學校榮譽受損,卻是無法挽回的。”
“她會被人銘記,但不是作為榜樣,而是警告。”

印度女性的地位到底如何,從這個高校校長所說的話就能體會得到。
正所謂“窺一斑而見全豹,見一葉而知深秋”,身為高校的校長,傳授教育意義的人都能如此污蔑,看不起女性,印度真的是爛到骨子裡瞭。
他可以污蔑女性,但他卻低估瞭女教授薩芭的魅力與她在學生中的地位。
如果她的思想是一顆火種,那麼她的死便成為瞭攪動燎原之火的颶風。
就在高校校長剛離開,學校的學生會主席就上臺悼念自己的老師。

她們深知,薩芭老師應該得到尊重,於是便開始抗議,而這場抗議運動甚至蔓延到瞭全國。
事件愈演愈烈,警察也開始暴力執法。
在新媒體時代,學生會主席拿起手機發出最後的吶喊,期望可以喚醒眾人:
「如果今天警察敢光明正大地走進校園施暴,那不管你是誰,在哪裡,隨時這些瘋狗都會來找你,因為你的沉默就是他們的通行權」。


眼看著這場運動的代價越來越大,為瞭平息這場風波,盡快抓到強奸焚屍案的兇手。
內政部成立瞭特別調查小組,部長專門欽點瞭一個人作為本次調查小組的組長。
他就是拉馬納加拉警局的副局長,薩詹。

時間緊,任務重,薩詹上任之後,快刀斬亂麻很快就根據目擊證人的證詞找到瞭四個小混混。

破案過程十分順利,可誰也沒想到,就在他們抓到小混混剛到警局的時候,破案的消息卻已經被人泄露給瞭媒體。
知道這次行動的隻有特別調查小組的成員,所以警局一定有瞭內鬼。

而媒體更是神通廣大,被抓到的四個小混混還沒有招供呢,他們的照片就已經被刊登在瞭報紙上。

要知道這四個小混混在當地可是臭名昭著,無惡不作。
當人們看到作惡者是這四個混混的時候,輿論更是愈演愈烈,紛紛要求要將他們繩之以法。
然而,這四個混混卻十分囂張,他們不僅拒不配合:
我不會告訴你們真相的。

甚至那兩個穿白衣服的黑幫老大當著警察的面,堂而皇之的許諾他們這最多隻能判三年監禁。
一起毫無人性的強奸焚屍案,居然隻用坐三年牢。
這四個混混的背後到底是誰?
究竟是誰在給他們撐腰,保駕護航?

在監獄中的老警察將自己看到的這一切,一五一十地告訴瞭薩詹。
得知這一切的薩詹,在雨夜若有所思地抽起瞭煙,空氣中彌漫著彷徨和無奈。
他深知,這案件不好辦。
背後有大魚。

果不其然,原本要帶四個嫌犯指認完現場之後再進行移交的。
但是不知為何,高層們卻突然下達命令,要薩詹立即把嫌犯移交給附近的警局,不讓他插手這個案件。

移送之前,四個混混還明目張膽地向薩詹挑釁,露出瞭勝利的微笑。
在移送的警車裡談笑風生。

簡直囂張到沒有天理,看到這一幕,我相信手機前的每一位都已經按捺不住心中的怒火瞭。
薩詹同樣如此,難道正義又要缺席瞭嗎?
當薩詹回想起學生們一幕幕的吶喊,他心裡暗自下定決心,這四個無法無天的混混絕不能就這麼輕易逃脫······

於是,在移送的路上,他讓司機調轉瞭方向,把車開到瞭一個懸崖邊。
就在那些混混們都興高采烈地歡呼時,他按動瞭扳機,將子彈上膛,緊接著就將他們一個個擊斃,行使瞭他心目中的“正義之舉”。


一時間,他成瞭“國民英雄”。
當然,在做出此舉動的時刻,他的警察生涯也到此結束瞭,甚至等待他的將是一場審判。
但那又怎麼樣,在眾人眼裡,他就是行俠仗義的英雄!

可事實真的如此嗎?
廠長不想劇透,但本片後半段的發力才是重頭戲,因為女教授的死並不隻是奸殺焚燒那麼簡單。
她的死隱藏瞭一個巨大的陰謀。

用網友的話來說:開局感覺5分,但最後感覺9分。

是的,在影片的結尾不斷上演著反轉再反轉,女教授的死牽扯著一樁秘密。
而被人們奉為英雄的警察局長也並非是真正的好人。
他甚至還是這起案件的始作俑者。

一個女教授的死亡案件,背後牽涉出瞭印度社會的重重積弊。
政經勾結,輿論操控,種族制度······一個都沒落下,通通都撕開瞭印度社會最後的遮羞佈。
教育界,導師和學生,學校不作為。
政界,為瞭選票欺瞞民眾,利用權力為利益開路 。
警界,警察和黑暗勢力勾結。
媒體,更是操縱輿論,不講事實依據。
階級,種姓制度,社會的種種不公。
這一切都在本片展現得淋漓盡致,它敢拍到讓廠長恍惚間覺得不是在看印度電影,而是在看韓國電影。

不得不承認,我們真的小瞧印度電影瞭。
早年間有涉及瞭對警察腐敗和階層壁壘思考的《誤殺瞞天記》,還有改編於震驚世界的德裡公交車輪奸案的《一個母親的復仇》。
前段時間更是相繼交出瞭《星期四》,《甘古拜·卡蒂婭瓦迪 》這樣為女性發聲的優秀作品。
一次次的振聾發聵。
果然,當有一天,印度電影不再載歌載舞。
它竟噴薄而出無限的憤怒之力量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