柳川河是宣化的護城河,也是景觀河,從宣化城北向西環流,再轉向南流入洋河。自上世紀70年代以來,柳川河逐漸幹涸,城區污水、垃圾隨意排入河道,昔日的黃金水岸失去瞭原有的功能,河道生態環境遭到極大破壞。

2006年以來,宣化區一直在謀劃建設,以柳川河宣化全民流域治理,及周邊環境綜合整治工程。一期治理工程,完成瞭京張高速橋到張宣公路橋的治理,並配套建設瞭,萬柳公園和萬柳公寓小區;2017年政府又啟動瞭柳川河二期綜合治理,京包鐵路橋至洋河入口段工程。

今天,和朋友們聊一聊,柳川河綜合治理二期,京包鐵路橋至入洋河口情況。
第一聊項目規模,1.39公裡河段,700畝建設用地,建600畝水面人工湖,89畝綠地。

2017年7月宣化區柳川河流域綜合整治下遊段,工程招投標開始,計劃工期270天。
工程治理范圍為柳川河京包鐵路九孔橋上遊橡膠壩,至柳川河入洋河口處,全長1.39公裡。工程主要由堤防、護岸工程、蓄水工程、河道疏浚工程及兩岸綠化工程四部分組成。主要建設內容包括新建堤防2.58公裡(左右岸合計),新建橡膠壩1座長110米,河道疏浚、防滲處理1.39公裡,滿足防洪、排沙要求。工程設計防洪標準50年一遇,工程等級為2等,橡膠壩級別為3級。700畝建設用地,建600畝水面人工湖,89畝綠地。

通過河道綜合治理,兩岸綠地,在河段蓄水後形成局部小型濕地氣候,進而改善周邊生態環境,使河流更富有靈性,治理河段實現,“河暢、堤固、水清、岸綠、景美”的景觀。

京包鐵路橋上遊段水面寬90米,蓄水深度0.5米。鐵路橋下遊段蓄水寬度90到700米,水深0.5到3.9米。常蓄水位以上設置親水平臺,對兩岸岸坡進行植草綠化,湖面下遊段設淺水區,種植挺水植物,供市民休閑健身娛樂。

河湖景觀體現文化傳承,人工湖建成後,提供瞭三個名稱參考,一柳川湖( 或萬柳湖)、二葡萄湖、三上谷湖(或宣德湖)。你更中意哪一個,評論區給出你的選擇。

柳川湖( 或萬柳湖),與“柳川書院”遙相呼應,體現宣化的文化教育底蘊。
葡萄湖,以宣化特產“白牛奶葡萄”命名,體現宣化1800多年的葡萄文化,和世界文化遺產地特色。
上谷湖(或宣德湖),“宣府古幽州屬地,秦上谷郡,元宣德府,星野當析木之次,入尾一度,沃衍,四山明秀,洋河經其南,柳川出其北,古今斯為巨鎮,恒宿重兵以控禦大狄。"

通過柳川河綜合治理,濱水環境的規劃建設,營造宣化未來優美的城市景區,再現昔日繁華的宣化水城風韻,實現文化與景觀和生態環境的和諧可持續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