提起papi醬,很多人都忍不住冒出這句:“一個集美貌與才華於一身的奇女子。”
這是她對自己的標簽,同時也深深刻在瞭廣大網友的腦海中,揮之不去。
說來也奇怪,雖然papi醬也是一位靠短視頻走紅全網的視頻博主,也就是大傢常說的“網紅”,但是在她身上,卻有著普通網紅們都不具備的特色。

除瞭她對自己飾演的形形色色的小人物,都拿捏到位之外,還離不開她在視頻主題裡埋藏的深刻感,比如對社會百態的刻畫、對病態現狀的反諷......
看完她的視頻,熒屏前的人總是忍不住捧腹大笑。
網友們對她多年以來短視頻的內容創作依然能保持創新,深感佩服:“評論都遇到瞭瓶頸期,為什麼papi醬的視頻還沒瓶頸期?”

除瞭短視頻之外,更多人對papi醬留下深刻印象,都是源於她的幾度語出驚人。

她曾說:“我們應該把自己放在最前,而把父母放在最後。”

如此“大逆不道”的觀點一出,網友們頓時眾說紛紜。
papi醬對於人生排序的理解,其實非常深刻:
她認為,在人生的旅途裡,獨自陪伴自我的時間是最長的,所以一定要把自己擺在最重要的位置;
其次,伴侶是陪自己走完餘生的,因此放在第二位;
至於孩子和父母,在他們的人生道路上,你隻能陪伴一段路,或是前段、或是後段。
因此,能陪伴自己最長久的是自己以及伴侶,應該放在更重要的位置。
這種情感排序,顛覆瞭不少人的認知,看起來跟傳統的孝道禮儀格格不入,但仔細分析下卻又不無道理。
誰知道,一波未平一波又起。
不久後,她又在另一檔綜藝上,暴露瞭自己傢“夫妻過年各回各傢”的習慣。
她認為,對於父母而言,自己的孩子才是最重要的。
所以過年時,女婿、兒媳要不要帶回來,都是次要的。
基於這個理念,她跟丈夫從戀愛到結婚,過年一直都是各回各傢,兩邊的親傢也沒有見過面。

此言一出,又掀起瞭互聯網上的“驚濤駭浪”。
傳統的網友認為,結婚意味著兩傢結為姻親。
無論是兒媳還是女婿,就成為瞭“自傢人”,結為“親戚”的親傢不見面、夫妻過年各回各傢,這還成何體統?
也有許多思想開明的網友對papi醬的清醒贊不絕口,既然結婚是兩個人的事情,結瞭婚也是自傢父母的兒女。
既然在任何情況下,女婿、兒媳都無法成為真正的“自傢人”,那麼“各回各傢”才是真正減少矛盾的兩全之策。
幾番“獨立、清醒”的觀點輸出之後,papi醬也自然而然地成為瞭大傢心中的新時代獨立女性。


很多人曾以為,papi醬之所以如此優秀,背後一定會有個溫馨無比的原生傢庭,滋潤著她的人格魅力成長。
前幾天,在微博上看到瞭個熱搜,內容是papi醬接受許知遠的《十三邀》訪談,papi醬講述的人生經歷,徹底顛覆瞭大傢的想象。
原來,papi醬的童年,是在父母的爭吵聲中度過的,一直吵到她20歲的時候,倆人才正式離瞭婚。
但她卻沒有因為父母的婚姻引發負面性格,而是一直在自我引導:要找一個合適的方式,消除(原生傢庭)對自己的負面影響。

在傢不開心,她回到學校就把自己變成開心果,逗笑大傢的時候,可以跟大傢一起笑。
小小的papi醬,猶如掉在瞭一口黑暗的天井,卻樂觀地順著那一縷穿過雲層照射進來的月光,知足地感受世界的美好。

也許,年幼時的papi醬也曾陷入過情緒低迷,不解自己為何如此不幸,生活在終日吵鬧的傢庭裡;
但也許又在無數個蓋著被子蒙頭思考的深夜裡,她依靠著自己的思想辯證,恍然大悟:未來的人生必須自己做主,不能將任何的挫敗捆綁在原生傢庭的傷口上。
“不必把原生傢庭看得太重,不要讓原生傢庭影響到以後的自己,而是需要創造出一個新的自我。”


瞭解她的成長背景後,也許就能明白,她為何對於傢庭、子女和婚姻關系看得如此透徹。
人生排序把自己排在第一,是因為隻有自己才能治愈自己的人生;
婚後各回各傢,是因為隻有將原生傢庭和新生傢庭劃分界限,才能避免各種混淆不清的矛盾。
她非常透徹:子女不需要背負著父母的希望而成長,父母也沒有必要為瞭孩子犧牲自己的人生。


從逆境中整理心情,跳出旋渦固然不易;
在向往優秀的路上,遇到貴人,更是難得。
高中時的papi醬,文采很好,撰寫的文章還上過雜志;薩克斯也吹得不錯,在同學當中也算是個多才多藝的孩子。
但美中不足的是,她有點偏科,數學很差。
本來媽媽是想讓papi醬跟著數學朱老師補課,但朱老師敏銳地感覺到,她真的不喜歡數學。

得知papi醬想報考中戲,但父母不同意後,朱老師特別熱情地幫忙,幫她瞞著傢長、還幫她繳納每次考試的報名費。

到瞭放榜那天,朱老師騎著自行車去看榜單,看到她榜上有名後,激動地發信息通知她。

明明她的理想跟自己毫無關系,卻出於老師愛護學生的天性,全心全意地助力著她的夢想。
有師如此,此生榮幸。
在嚴肅、深沉的環境下成長,經過自己的沉淀後蛻變,再遇上恩師為前行的路點睛,這一切經歷,造就瞭獨一無二的papi醬。

其實這個閃著光的女子背後,也有著許多的小“瑕疵”。
比如說,她有時候很“慫”。
她會在上臺領獎時,害怕穿著高跟鞋會摔跤;
她會在準備發表講話時,害怕自己說錯話出醜;
她會在突然走紅後,面對大量對自己不利的不實消息,突然慌張。
她是這麼形容自己:“我是一個遇到事情很容易慌的人。”
但她展現在人前時,卻又小心翼翼地包裹著膽怯,選擇綻放光芒。
她可以很深刻地活著,卻選擇瞭用輕松幽默的方式去表達自我。
因為她深知:普通大眾始終需要娛樂,思考苦悶、反省的永遠是一小撮人。
看來,人生從來都是苦中作樂,與其知難而退,不如迎難而上吧!